總是覺得累 慢性疲勞症候群

2 years ago
2

2021年12月9日

每天睡醒後,卻還是覺得睡不飽、身體又好累?上班或上課總是精神不濟,回到家累得不想做事,這樣的情節是否天天上演呢?要注意,如果這樣的情形持續六個月以上,就有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簡稱 CFS)!
▲總是睡不飽覺得累?檢查是否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當身體經過詳細的檢查,並排除其他慢性疾病因素,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簡稱 AID)、慢性感染或發炎、精神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有連續六個月以上持續或反覆發作的虛弱疲勞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話,就可能會被歸類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各年齡層都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案例,但好發族群為40至50歲的成年人,特別是無法適當調節壓力的人,而且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多。不過,可別因為覺得疲憊就認為自己有慢性疲勞症候群,也要參考有無其他症狀,包含:
1.低度發燒(35~38.5度)或畏寒。
2.喉嚨痛。
3.頸部或腋下疼痛性淋巴結(直徑小於兩公分)。
4.全身肌肉無力。
5.肌肉痠痛。
6.即使從事過去可勝任的活動,仍會產生全身疲倦感並持續24小時以上。
7.廣泛性頭痛。
8.移動性的非發炎性關節痛(無紅腫現象)。
9.精神或神經症狀,如畏光、暫時性視盲、健忘、躁動不安、思考力衰退、無法集中精神、憂鬱等。
10.睡眠障礙,如嗜睡或失眠。
此外,過度疲勞不一定是慢性疲勞症候群,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前兆,所以建議先請醫師診斷,再配合治療。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成因
慢性疲勞症候群也被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簡稱ME),在醫學上對此的具體成因有許多推論,但確切原因仍未知,所以也沒辦法像其他慢性疾病一樣可以事先預防。以下是可能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原因:
1.病毒感染:1980年代之後,醫學界開始認為慢性疲勞症候群可能與病毒有關,例如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Epstein–Barr virus,簡稱EB病毒)、黴菌感染、萊姆病(Lyme disease)、反轉錄病毒(Retrovirus)、第六型人類疱疹病毒(HHV-6)、腸病毒等有關。
2.免疫系統問題:部分研究也認為慢性疲勞症候群與免疫功能異常有關,可能是慢性發炎所導致。
3.荷爾蒙失調:下丘腦(Hypothalamus)、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產生的激素或是腎上腺素(Adrenaline)分泌異常,都有可能導致慢性疲勞症候群。
4.憂鬱症:憂鬱症(Depression)也被視為導致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主因之一。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
由於慢性疲勞並沒有確切的成因,所以也沒有專屬的治療方式,但目前在醫學界較支持的方法為運動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適度的運動可以提升體能,且運動會讓大腦分泌腦內啡(Endorphin),可以讓人的心情變好;認知行為治療法則是由專業的醫師或心理治療師,每週一次、每次約一小時的治療,瞭解病患對疾病的想法,找出病患對症狀或疾病本身的錯誤的認知,並給予調適正確心態的技巧,並給予情緒上的支持,進而改善症狀。
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態不同,醫師有可能會搭配其他藥物或治療方式,例如:
1.止痛:慢性疲勞症候群可能會有頭痛、關節痛或是肌肉疼痛的情況,醫師會選擇開阿斯匹靈(Aspiri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藥,幫助減輕病患疼痛。
2.調整飲食:建議病患可以依照專家推薦的「飲食指標」或「飲食指南」,依照個人年齡、性別和活動強度,找出合適的熱量需求及建議的份數,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3.治療過敏反應:醫師會開抗組織胺藥和去充血劑,緩解過敏症狀。
4.改變生活方式:鼓勵病患暫時減少非必要的活動,避免身體活動量過大而負荷不了,也減少心理上的壓力。
5.治療神經方面的疾病:某些情況下,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患可能會診斷出憂鬱症,醫師會開抗憂鬱的藥物,並且要求病患進行談話治療,但一般來說,病患不會因為憂鬱症治好,就能同時治好慢性疲勞症候群。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