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飽? 「慢性疲勞症候群」

3 years ago
1

2021年12月9日

經過勞動後,睡一覺通常能舒緩不少疲憊,但有時無論怎麼睡,精力還是不斷流失,起床也無神清氣爽的感覺,滿腦一個「累」字盤桓不去。如果這種好累的疲勞感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那就可以被稱為是「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不過雖然很多人常常會有「慢性疲勞」的問題,但要確定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需要滿足診斷標準的症狀、並持續6個月以上。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什麼?
醫學界在1988年定義出「慢性疲勞症候群」這個診斷名稱,用來統稱這些長期受疲勞之苦,卻又找不出病因的疾病。「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定義是排除所有可能造成疲勞的慢性病因(例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或慢性感染等),而發生持續或間斷的疲勞感達到6個月以上,而且無法因休息而獲得改善,進而可能影響到病人的工作、生活或學業,甚至到了被迫停頓的程度。
「慢性疲勞症候群」在診斷標準上,首先必須具備持續達6個月以上的不明原因疲勞感,無法因休息而緩解,並且要排除所有可能造成疲勞的疾病。
▲6項建議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
如何減少身心的廢物呢?如何加速排出廢物?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吃進過多熱量、肥甘厚味(又油、又甜的飲食)、負面情緒,可能是身心廢物的來源。因此,有以下的生活建議:
1.建議三餐吃7分飽,餓了再吃。
2.保持心情腦袋清靜、身心放鬆,也有益於氣血流暢度、廢物的排除。
3.避免疲勞累積,神清氣爽,才能集中精神、提高效率。
4.睡對時間(晚上10~11點前就寢)。
5.做運動伸展。
6.充足溫熱開水。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