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異常 引起心血管疾病!

2 years ago
1

2021年12月7日

現代人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影響身心健康甚至出現血管疾病!歐洲心臟醫學會認為「心跳率變異度」也是一個自律神經重要的指標,如今測量交感神經有更方便的方式,只要從皮膚上測量15分鐘即可測出自律神經是否出現異常。
▲心血管疾病與自律神經系統異常息息相關
人體大部分的生理活動都靠自律神經調控,如果維持生理平衡的機制出了狀況,健康就會亮起紅燈。自律神經最常聽到的就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者主要功能相反,交感神經會讓會心跳、呼吸加快、肌肉張力等身體運作活化,副交感神經則讓身體進入放鬆。
兩者應該處於平衡、調節,如果一項特別活躍便可能失衡,形成自律神經失調,不管在身體、心理上也會有異常症狀的表現,台灣蔡維中醫師坦言:「在心血管疾病中,有很多屬於自律神經系統異常的疾病,例如:頑固性高血壓、心衰竭、動脈硬化疾病、心律不整、心肌病變、昏厥、血管病變等。」
▲自律神經異常,只要從皮膚上檢測15分鐘
這些疾病可能因疾病本身異常的活化自律神經系統、或次發於自律神經的不平衡所產生,但在臨床上對於自律神經系統異常狀態,少有可信賴且可再現的簡單檢查方法。
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台灣心臟內科團隊特別推薦非侵入性的方法「neuECG」,直接從皮膚上就可以紀錄交感神經活性(SKNA)與心律變異(HRV)在各種疾病不同階段的變化。
受試者只需要平躺休息紀錄15分鐘,將貼片貼在皮膚上,就能得知自律神經的參數,包含SKNA、HRV等數值,有助於協助醫師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狀態。
▲高壓者、病史者更該重視自律神經失調
蔡維中說:「測量過程中,會以『冷壓試驗』與『伐氏操作』誘發交感神經活性的手法,的確可以看到SKNA上顯示出交感神經的活化,證明SKNA測量的確可以反映出交感神經活性。」
當測量的SKNA有活性變化時,可看到心電圖的變化與心跳上升的現象,也證明SKNA測量與傳統以心跳作為交感神經評估相符。且從臨床研究證實,心肌梗塞與昏厥病人的皮膚交感神經活性確有變化。
蔡維中表示:「長期處於壓力者或疾病狀態如心肌梗塞者,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相關,並造成進一步的健康危害。」如果能儘早知道自身的自律神經狀態,對身體健康的維持有一定幫助。現場免費供民眾做體驗,了解自己的自律神經狀態。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