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15 seconds

15 seconds

疫情後遺症 渦輪癌致死

5 months ago
3

2024年8月27日

台灣骨科醫師蔡凱宙提醒,疫情過後要小心棘蛋白基因所造成的癌症,也就是所謂的渦輪癌。疫情之後,許多人癌症診斷變得詭譎,一診斷就是第四期,多處轉移,也不知道從哪兒原生。從診斷到死亡,有幾個月、幾周、幾天,甚至是當天的現象,以下是他的分享。
▲新冠疫情後出現許多奇怪疾病,可能棘蛋白造成粒線體受損
或許因為疫情關係,瞬間衝擊我們從未想過的生理與心理,突然冒出好多好多奇怪的反應,一下子免疫性疾病,一下子心肌炎,一下子神經炎,很健康的人忽然之間出現癌症,一診斷就是第四期的癌症。這就是粒線體的問題,而粒線體受損就是因為棘蛋白所引起。
▲頭昏、走路喘、腦霧、理解力變差都是粒線體受損症狀
所謂的粒線體,是指細胞的發電廠,當細胞的電池受損,最容易發生症狀的部位是心臟,眼睛,腦神經等三個部位。因此患者會感覺到眼睛昏花、看不清楚、心臟無力、走路會喘、腦筋不清楚忘東忘西、記憶力明顯衰退、理解力不清楚。
▲粒線體受損容易引發心臟、神經、自體免疫等毒性
而攻擊粒線體的棘蛋白,是新冠病毒最有毒性的部分,它位於新冠病毒的最外層,所以棘蛋白的基因序列被研究拿來作為mRNA疫苗的基因序列。不論是感染或者是疫苗的注射,都會引起棘蛋白的毒性反應。這個棘蛋白有四大毒性,心臟毒性、神經毒性、自體免疫系統毒性、血管及血液毒性,以前三者最毒。
▲病毒棘蛋白可能損害神經元
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Theoharis C Theoharides,在他的研究報告《SARS-CoV-2棘蛋白誘導的小膠質細胞和肥大細胞激活在神經新冠肺炎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中提及:SARS-CoV-2棘蛋白可導致血腦屏障(BBB)功能障礙,並直接或通過激活腦肥大細胞和小膠質細胞以及釋放各種神經炎症分子來損害神經元。
▲自然感染病毒或重複接種mRNA疫苗都可能影響棘蛋白
醫學科學雜誌《Cureus》2022年12月,在其網站刊登了由專家們發表的一份研究,顯示神經變性部分歸因於棘蛋白暴露的強度和持續時間,以及患者高齡、細胞自噬活性。神經損傷效應可能是累積的棘蛋白依賴性,無論是通過自然感染還是通過重複的mRNA疫苗接種。
▲2030年之前可能遇到難以預防的渦輪癌
棘蛋白基因所造成的癌症,會是所謂的渦輪癌。麻省理工學院的女教授Stephanie Seneff及心臟內科教授Peter McCullough於2022年發表的論文,揭示渦輪癌。所謂的渦輪癌,是指疫情後,許多人癌症診斷變得詭譎,一診斷就是第四期,多處轉移,也不知道從哪兒原生。一診斷就是末期,從診斷到死亡,有幾個月、幾周、幾天,甚至是當天。也就是說完全沒有症狀,一診斷就接近死亡,發病速度快的嚇人,分不出來哪一個部位癌。
不像傳統癌症,先從一個器官開始,所以叫做肺癌、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這是一個新的現象。幾乎全身一起發作,讓所有的醫生家屬都措手不及。因此有了渦輪癌的名稱用以描述這種癌症有加速器一般的速度。這很可能是未來5年,在2030年前我們會面臨的特殊癌症現象。

更多其他精彩話題內容:
https://www.notion.so/7023b7b2cd5d4f5082c4aa7fb0fdcd1a?v=d4926f105c56473cbc55a3abe991aeac&pvs=4
https://scalloped-capybara-acc.notion.site/Health-Today-718e21949e6245e9b2e4d0acc93ed0e4

0 Comments

  • 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