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送貨 去年運量飆7倍

1 year ago
1

2023年12月15日

空中無人機送貨正在成真,去年運量飆漲7倍。
對於無人機送貨到家門口這件事,如果你還認為只是未來科幻情節,那你要重新思考一下。無人機物流公司2022年的送貨量,已經增長了765%,完全是現在進行式。
製作飛行無人機並不困難,但想要讓無人機可以送貨到家,卻需要相當長時間的準備,才能取得監管單位的許可。無人機物流公司Flytrex在2013年就成立,直到2022年才取得美國民航局的飛行許可開始送貨。
讓無人機掛著貨物,在人們頭上飛來飛去,對於監管單位來說完全是一場惡夢,因此在美國大部分城市都還沒有推出完整的相關法規。在已經有立法的城市中,大多數也加上了一條「視野內飛行」的規範,要求無人機必須保持在操作員的視線範圍內,才能工作,對於高度、載重也有諸多限制,在這個條件下,大部分無人機物流都無法有效運作。
Flytrex因為與Causey Aviation Unmanned合作,讓他們的無人機技術獲得了民航局認可,因此得以在操作者視野之外運作,徹底改變了現況。2022年他們的無人機送貨量增長了765%,根據官方統計,光是送餐次數,就超過6萬趟。
目前這種運作方式在台灣是不可能實現。無人機會飛到收件人地點的院子上空,將貨物(通常是餐點)用繩索垂降的方式,放置在地面上,收件人再去拾取。換言之,想要成為合格的收件人,你得先準備一塊可以收貨的開放土地。
但這樣的方式在土地廣闊的美國郊區,相當適合,因此預計這些無人機貨運公司,可以在未來幾年獲得龐大的成長,可是還有一些技術問題要克服。
現有的電池技術下,多數市售無人機的連續飛行時間,很難超過30分鐘,因為還得掛載貨物,會消耗大量電力。除了等待更高能量密度的鋰電池問世,另一種可能,是開發氫燃料電池無人機,有可能透過更高的能量重量比,達成更好的經濟效益。當然,這兩種途徑都還需要長時間的開發投入,才有實現的可能。
另一個問題是感測器。無人機身上已經有非常多感測器,協助電腦精準控制機身,但是載運貨物,又要面對未知的天候變化和地面上人、車、建物、地形地貌變動,貨物無人機需要更精準、更快速的感測器,同時也需要更高解析度的圖資,才能準確定位收件人的投放位置。
和Flytrex差不多時間創立的還有7家無人機物流服務公司,在2024年前估計有更多公司能夠取得民航局許可,開始提供服務。像是零售巨頭Walmart,就已經開始提供德州、佛羅里達和亞利桑那三個地方的客戶,申請使用無人機送貨。
儘管前景看似大好,也有一些壞消息。Amazon的無人機送貨服務Prime Air在民航局測試過程中,失誤連連,至少墜毀8次以上;今年6月,一架Amazon無人機突然不受控制緊急迫降,並墜毀在地面、11月也發生一次墜機事件,使得Amazon Prime Air前途無光。
從現況來看,無人機依然需要嚴格法規限制,來確保民眾安全,像是禁止飛越學校或是群眾聚集場所,有些法規要求飛行路線不得超過規定的民宅數量,在人們慢慢習慣這個新的外送夥伴之前,恐怕還是免不了會發生更多爭議與事件。

更多其他精彩話題內容:https://scalloped-capybara-acc.notion.site/Health-Today-718e21949e6245e9b2e4d0acc93ed0e4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