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全勝長老皈依佛陀 (38a)

4 years ago
1

【原則的爭論與情感的空性源頭】

舍利弗與目犍蓮離開他們的老師來皈依佛陀之後,他們的老師全勝尊者首次來拜訪佛陀,並討教以釋心中之疑惑。

全勝:自從我的學生們作了您的比丘後,我就一直很想見您,我有幾個問題,您能為我解答嗎?

佛陀:當然

全勝:您所教授的是什麼?所依原則又是什麼?就我個人而言,我不相信也不依賴任何原則。

佛陀:您確定?您真的不相信所謂的原則嗎?您真的相信,您能夠無信仰地生活下去嗎?

全勝:您是在玩文字遊戲

佛陀:不,這是您智慧的遊戲

全勝:我的信仰或非信仰,並不是問題所在,我只是在問您的原則。

佛陀:如果一個人,始終堅持任何原則,他終將失去心靈的自由,變得刻版而呆滯,盲目地遵循這些成見,認為自己的信仰才是真理,對別類事物加以否定,此時,思想的自由也就不復存在。一種見解上占據上風,人的心念受到抑制,而衝突與對抗也隨之而來。盲目的信仰,甚至是非信仰,又愈加抑制。思維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它可以完全將你掌控,而這樣的執念是修行道路上的最大障礙。如果被它困住,那真理之門永遠不會敞開。

全勝:但是佛陀,若有人將你的道路視為原則呢?

佛陀:我的道路乃是需要實踐,既不可依止(佛教還有依止師),也無法崇拜,或是不結合自己實際來追隨。我的知識,就像一條小船,可以用來渡河,但渡過河後,還要將它頂在頭上帶走嗎?

全勝:我想為您行觸足禮,可總有一種感覺,讓我低不下頭。

佛陀:情感有三種之分,喜悅、悲傷與平靜,這三種情感駐留在我們的身體和思想中。情感如波浪升起,而後又歸於平靜。我認為,首先審視情感的深度,理解與了解它們,去追尋它們從何處而來,不論是快樂或悲傷,都要去尋找它們的起源,而抵達源頭時,只會發現一切皆是空。所謂空,就像這青色天空,雖然空空如也,卻能包繞下界萬物。

全勝:像一塊布

佛陀:繼續依此練習,慢慢地,你會發現,曾經的波浪漸息,那無上的寂靜在我們內心深處將不再受到擾動。深入的探究,也就能明白謬誤之所在。最為堅不可摧的,同樣是脆弱易逝。而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源。我的見解,即是通過禪定,禪定可消解無知(佛陀的禪定與一開始學習的禪定不一樣,一開始只是禪悅為樂,沒有智慧的升進;他現在的禪定是伴隨內在智慧的湧現,禪坐的方法不一樣。)禪定以外的祭祀、斷食,還有殺牲獻祭或其他種種均不可能。你沉睡的太久了,全勝,覺醒,起身,認識自己。

全勝:(起身跪下合掌)您就是我的鏡子,佛陀,與您交談後,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信仰是如此膚淺,您讓我不再盲目地生活,請允許我加入您比丘的行列。

我皈依佛、我皈依您所講的法、我皈依僧團。

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

(印度《佛陀》長劇第三十八集)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