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投资富人愿意从你手里买的东西。

5 months ago
6

你相信现金吗?
也许在过去,答案是肯定的。但今天,连《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都已经不再信任现金。他说:“你如果还在储蓄美元,那你就是在储存通胀。”

在全球货币体系动荡的背景下,比特币,正在成为真正的“硬通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清崎说比特币是“好钱”,而现金成了“假币”?又有哪些金融巨头,正在悄悄站在他这一边?

【清崎为何不再信任现金?】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清崎从来不是一个科技狂热者,他是一个金融现实主义者。

在X平台,也就是原Twitter上,他最近发出一条警告:
“许多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违背了最基本的金融规律。”

这不是空话。他指的是两条经济学界耳熟能详的规则:格雷欣法则与梅特卡夫法则。

格雷欣法则告诉我们:“劣币驱逐良币。”
而梅特卡夫法则则解释了网络的力量——网络的价值,与其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

清崎结合这两条法则,给出了自己的结论:现金是一种正在贬值的“假币”,而比特币,是有网络支撑的“真资产”。

【假币与真资产——清崎眼中的“货币战争”】

清崎为何说法币是“假币”?
他解释得非常直接:因为这些钱,是政府随意印出来的。每一次QE,每一次财政赤字,每一次债务上限谈判,都是在削弱你手中现金的购买力。

而比特币、黄金和白银,这些不能随意增发的资产,被他称为“好钱”。

他的逻辑是:

美元:每天都在贬值

黄金白银:供给有限、价格抗通胀

比特币:技术上限2100万枚,拥有最强的网络效应

他说:“现在储蓄美元的人,等于在储存‘贬值’。”
听起来刺耳,但也许正是现实。

【网络法则与比特币的独特优势】

梅特卡夫法则是理解清崎逻辑的关键。

他举了个例子——麦当劳和“妈妈汉堡”。
麦当劳能成功,不是因为它的汉堡更好吃,而是它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网络系统:物流、品牌、供应链、标准化流程。

比特币也是一样,它是一个网络。
这个网络每天处理着全球数百亿美元的价值流转,支撑它的,是遍布全球的矿工、节点、交易所和开发者。

而山寨币、无网络支撑的加密项目,就像“妈妈汉堡”——也许一时火爆,但注定难以生存。

所以他投资比特币,而不是任何其他加密货币。

【迈克尔·塞勒的加码,金融巨头的集体入场】

清崎并不孤单。

本周,华尔街另一位重量级人物也出手了——Strategy Inc.创始人、比特币“死忠”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

他的公司刚刚宣布:又买入7390枚比特币,市值高达7.64亿美元。
加上原有持仓,Strategy Inc.现在一共拥有——576,230枚比特币。市值超过620亿美元。

注意,Saylor的平均买入成本是每枚69,726美元。也就是说,即便比特币当前价格略低于这个数,他依然在持续买入,长期看涨。

清崎引用他的话说:“只投资富人愿意从你手里买的东西。”
而比特币,正是他们眼中“最有价值的资产”。

【从边缘资产到全球储值资产】

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时代的转变——

比特币,已经不再是10年前的“投机玩具”。而是被清崎、塞勒,甚至部分央行和基金经理视为一种抗通胀的堡垒性资产。

当前全球债务破纪录增长、印钞潮再起、银行倒闭频传……
人们开始反问:我该把钱放在哪儿,才最安全?

过去的答案是现金、国债、银行账户。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答案是:比特币。

【清崎的预言——BTC目标价50万美元】

清崎早在2020年就预言:比特币未来价格可达50万美元。

很多人嗤之以鼻。
但现在,比特币已经突破了11万美元大关。

虽然价格回调至10.7万美元,但市场的热情依旧高涨。
机构投资者、ETF产品、主流银行纷纷入场——这不是投机泡沫,这是金融系统对抗“信用失真”的自我修复。

他认为:

通胀飙升是大趋势

美元信用持续恶化

政府的滥权无法阻挡

在这种背景下,比特币是通向“货币自由”的通道。

【我们站在哪一边?】

最后我们来问自己一个问题:
是继续相信印钞机器,还是相信数学算法?

是继续存银行、盯美元,还是去了解那些被称为“坏学生”的比特币、黄金、白银?

清崎说得很明白:“现实世界不会奖励那些盲目信任的储蓄者。”
它只会回馈那些,提前看见趋势,并行动的人。

比特币,是一种选择。
不是为了暴富,而是为了保值、避险、参与一个更加透明的金融未来。

清崎用一句话结束了他的X贴文:“学习货币法则,远离假币。”
而今天的你我,正站在历史的一个十字路口。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清崎已经选择了比特币。
而你的选择,会决定你未来十年的财富轨迹。

喜欢这期内容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留言你的看法。
我们下期见。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