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mium Only Content

音樂訓練 改變大腦
2023年1月16日
音樂訓練真的會重塑大腦!台灣生物科技學系教授謝仁俊與腦科學研究所教授陳麗芬線1月16日分享此一研究成果,該研究更登上2023年1月的《人腦圖譜》期刊封面。謝仁俊強調,這是國際上第一篇研究,明確證實特定的音樂訓練會重塑大腦不同的神經網絡結構,而神經結構的異同,實質反映了音樂藝術形態本質的差異。
▲學不同藝術,腦也不同
謝仁俊指出,這是整個團隊經過十年努力後的第一篇首發成果報告,計畫涵蓋了以台灣藝術大學為主的鋼琴、聲樂、弦樂、美術、舞蹈、打擊等不同藝術領域主修學生,主要探討不同藝術領域的專家,其腦神經可塑性的同與異。
研究聲樂家與鋼琴家的腦部結構後,發現聲樂家有更多的左腦間連結,跟語言處理與言語的發聲建構有關;鋼琴家則在右腦間有更多的神經網絡連結。謝仁俊說,聲樂家透過語言與言語的相關功能腦區呈現音樂,而鋼琴家則透過雙手控制琴鍵呈現音樂,因為比聲樂家需要更多的左手精細控制,才會增強右腦的連結。
▲不確定是先天或後天
研究第一作者台灣博士候選人鄭吏凱表示,持續的練習音樂技能會加強並重塑大腦的神經網絡,研究中詳細解析兩種音樂型態的訓練,對全腦和局部腦區的網絡連結與神經資訊傳遞的影響,希望確認藝術教育和音樂訓練會影響大腦結構的腦科學證據。
他也指出,本研究仍有限制,無法確定所觀察到的各類型音樂家大腦神經結構網絡的變化,是後天學習經驗所致,還是先天遺傳造成,這部分需要後續研究,以繼續釐清長期的音樂訓練與大腦結構變化之間的因果關係。
▲有望應用於治療
陳麗芬表示,磁振造影儀可以依據需求進行多種不同類型的腦部造影,提供臨床檢查與學術研究。她指出,本篇研究的造影技術,是與台灣退休教授曾文毅教授團隊合作,採用「擴散磁振頻譜造影」,藉由水分子在神經纖維內特殊的擴散方向,研究大腦神經束的密度。
謝仁俊總結說,本研究證實不同音樂型態的學習與訓練,可分別強化不同功能的神經網絡,研究發現除了提供藝術人才專業教育與訓練的神經科學基礎之外,更提供對神經損傷或精神心理創傷的病人,施予藝術治療與音樂治療(藝術處方)的神經科學基礎。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
LIVE
Wendy Bell Radio
4 hours agoLove Live The King
6,889 watching -
1:06:37
Chad Prather
8 hours agoFinding God in a Fear Addicted World!
17.4K11 -
LIVE
LFA TV
11 hours agoLIVE & BREAKING NEWS! | MONDAY 10/20/25
3,741 watching -
LIVE
The Chris Salcedo Show
16 hours agoThe Left Won't Give Up Totalitarian Power Easily
549 watching -
LIVE
Joe Donuts Live
3 hours ago🟢How It All Began — Mafia: Definitive Edition Story Mode | The Monday Job
97 watching -
1:38:19
NAG Podcast
15 hours agoSay Something Beyond W/MikeMac: INSURRECTION BARBIE - Ep.10
25.9K3 -
LIVE
TonYGaMinG
1 hour ago💥Midnight Walkers last day of playtest!
60 watching -
LIVE
FyrBorne
12 hours ago🔴Battlefield 6 Live M&K Gameplay: How To Snipe Without Target Finder
58 watching -
13:29
Daniel Davis Deep Dive
1 day agoCol Doug Macgregor: NATO Hungry for MORE WAR
20.2K3 -
8:27
BlackDiamondGunsandGear
1 year agoThis 100 Year old Shotgun, is Full Auto?
9.24K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