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影劑 增失智風險!

2 years ago
4

2022年11月3日

據統計,台灣每年接受電腦斷層(CT)、核磁造影(MRI)、且使用顯影劑者約30萬人,逐年增加。台灣1項研究發現:與一般民眾相較,曾暴露顯影劑的民眾未來罹患血管性失智症風險高出3.66倍,首度證實放射檢查所需的顯影劑與失智症之間關聯。
▲接受顯影劑檢查,未來10年可能有此風險
台灣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許志成副所長表示:顯影劑已被證實可能傷害腎臟,而頭腦與腎臟一樣,均有許多血管,因此研究團隊揣測也恐傷及腦部組織。
透過台灣資料庫,先排除在施打顯影劑之前已經確診失智診斷及曾經中風患者,再控制年齡、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憂鬱症及癌症等因素。結果顯示,只要曾經接受過1次顯影劑檢查,在未來5到10年內都有一定的失智症風險。完全沒有暴露顯影劑的族群,於30至49歲確診失智症發生機率0.01%,65到74歲族群則為0.85%;相較之下,有過顯影劑暴露史族群則分別為0.09%、4.55%。
▲降低顯影劑風險,專家建議這樣做
許志成說:雖然接觸過顯影劑者罹患失智症發生率仍不算高,但調查進一步發現,有過顯影劑暴露史的民眾於10年內失智機率比沒暴露者高1.09倍,血管性失智症發生率比未暴露者高出3.66倍。
「不是叫民眾不要做顯影劑檢查!」許志成說,該項研究證實,顯影劑對於腎臟及認知功能都有風險,但患者在必要情況下,還是要接受顯影劑檢查。若擔心檢查過程中的風險,建議可採小劑量,選擇對腎臟或血管傷害較輕的顯影劑,且過程中應適時補充水分,降低脫水。
▲研究沒斷定檢查會失智,患者別拒絕醫師指示
針對此項研究,台灣放射線醫學會11月2日發布5點聲明解釋,強調該研究是採用健保資料庫回溯性觀察、統計分析,呈現使用顯影劑與失智症相關,但不能依此推論使用顯影劑就會導致失智症,台灣人不宜因噎廢食,拒絕醫師建議的影像檢查。
▲台灣放射線醫學會聲明如下:
1.該研究採用健保資料庫回溯性的觀察、統計分析,呈現使用對比劑與失智症相關,但無法推論使用對比劑會導致失智症的因果關係。
2.使用對比劑的病人,本身就可能有多重疾病,其自然的病程亦有可能導致失智。
3.本篇研究論文提到研究的限制,也值得注意。例如,分析資料中並沒有包含家族史、菸酒使用的情形,而研究個案對比劑的使用,並沒有記錄正確使用的量,無法呈現量多、量寡所造成的影響。另外,本研究只對有標註失智的健保資料庫的個案,但沒有資料可以呈現失智症個人身心健康、疾病長短、神經學相關數據等,因而無從得知疾病分析時病況的輕重。
4.使用對比劑進行影像檢查為現代臨床醫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疾病若缺乏影像檢查將延誤診斷、導致無可彌補的傷害,呼籲台灣人勿因噎廢食拒絕醫師建議的影像檢查。
5.本會全體專科醫師會員亦會持續為台灣人健康把關,提供最安全的影像檢查方式及最正確的影像診斷及介入性診療。

更多其他話題內容:www.healthtodaynyc.com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