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宏篇巨著:柏拉圖《理想國》第七卷 #歷史 #哲學 #理想國 #小說 #有声书 #柏拉圖 #蘇格拉底 #邏輯推理 #亚特兰蒂斯

3 years ago
1

#三次浪潮 #哲人王 #洞穴喻 #厄尔神话 #向上的路与向下的路
上來就高能,三喻中的第三喻,穴喻登場。這穴喻是個著名的思想實驗,沒讀過《理想國》的人估計都有聽過,把一個人從小關在洞穴裡,只能面壁思過,由於他看到的一切都是投影(可見世界),便以為投影是真實事物,有一天將這人轉移到洞穴以外(可知世界),霎時間他們會失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最終會適應外界的光亮(善),用這穴喻,柏拉圖向我們展示了善的另一面屬性。這里達到可知世界的人便是把握了善的理念的人,也便有了成為哲學王的可能,但是這些人可能在通往上層思想境界以後不願意下來了(教化愚民實在是太累了),所以要整一些超人[7]之人,他們在升到高處後仍然願意下來,這些人就是最終被構造出來的哲學王的形象,他們把握了善,擺脫了世俗,不熱愛權力,成為真正的統治者。

現在問題來了,這些人怎麼將他們送到善的彼岸呢?蘇格拉底又繞回了教育問題,在白銀之外,黃金們還應當學習算術,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天文學,和音學,而最後,最重要的是辯證法。

辯證法這個詞彙已經被幾個不懂裝懂的野蠻政治家和軍事家給搞壞了原意,甚至在中國還發展出了一套民哲辯證法,記得高中學習那本《哲學生活》的時候,我就被那民哲一樣的奇葩內容給笑倒了,真可謂是無知者無畏,厚重者無言,什麼是原本的辯證法含義?就是通過純粹的推理而不管感官的直覺,以達到對事物本質的探求,這才是這前面學習的數學與音樂理論的意義所在,那就是通過這些學科訓練自己的辯證法能力,所以柏拉圖重視數學的原因不是重視數學本身,而是重視數學所作為一把登上辯證法高峰所必須扔掉的梯子的過程功效。由於辯證法需要在心智成熟時學習,這個年齡被定為30歲,再經過一番折騰,50歲是最為理想的統治年齡,最後蘇格拉底說男人和女人凡是有能力的都有權參與統治,難得。到此為止理想國與哲學王的全部結束,第七卷結束。

總結

穴喻——到達善的彼岸者有能力成為哲學王——只有最後回歸塵世的人才有當選的理由——如何到達善的彼岸——學習數學與音樂理論——學習辯證法——界定合適的年齡:50歲——有能力者不論性別

Loading comments...